平越北門,此時正值早秋,天氣炎熱,天空中太陽高懸,那火熱的溫度烤得平越周圍的土地都金黃一片。站在北門城門,放眼望去,可以看見在金黃色的天地中,一片繁忙。收割水稻和收割玉米的生產隊,如同辛勤的蜜蜂螞蟻,正在快樂的豐收著。
又是一年豐收季到來,不提平越以外那人心惶惶,暗流涌動的時局。在平越,人們又是為今年的大豐收而情緒高昂,忙得上氣不接下氣,忙的汗流浹背。
高產,豐產,超產這些詞,可以從忙碌的農民臉上看到。
在田間土地的整齊道路旁,只見一袋又一袋新收的水稻,一筐又一筐飽滿圓實的玉米,高高堆著,散落一地的玉米鼓棒,甚至都快覆蓋滿道路了。那些負責駝松糧食的馬兒,牛兒還有農人,累得身上可見一大滴一大滴汗水的流下。
豐收就是這些曰子,要在這些曰子,完成幾十萬斤,幾百萬斤糧食的收割,對平越所有的生產隊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去年一年,甚至有好多農民都累慘了。今年平越縣衙雖然對豐收早有準備,準備了水,準備了糧食,甚至準備了醫生,可還是有很多農民忙得累倒了。
道路上,如同流水一般的馬隊永不間斷,白天晚上都是如此的運送糧食,畜生的糞便甚至都無人去清理了。
學生,工人,乃至家中的老人,平越能夠使得上力氣的人,幾乎都參加了生產隊的收獲,晝夜不分。
這種超乎想象的勞累,平越每一個人即使辛苦,又是高心。
沒辦法,誰叫他們平越有高產糧食呢,其他縣城,其他地區最多才忙幾天就收完,然而,他們卻要至少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收獲。
好多人發現了,貌似糧食多了,也不太是一個好事。
不過,這種好事,那些地里面的農民永遠永遠不會嫌少,他們希望每一年都能夠如此。
站在北門的城門上,陳立青看著這場景,他可以清楚的看到這熱火朝天的收獲景象,而看到如此多的糧食收獲,陳立青眼中總算是出現了一絲滿意。
今年收獲這點糧食,應該是勉強夠了吧。
雜交水稻已經種了兩年,各種高產的玉米也都種了兩年,兩年下來,平越的倉庫早已堆滿,平越各家各戶,早已經不太缺糧食。
有著這種成績,陳立青總算是勉強滿意。
不過,他看著那山坡上還是不時有人扛著玉米跌倒,看著田地中還是有人一袋谷子一袋谷子的往這邊抬的場景,還是忍不住皺眉。
雖然說從超級農場中兌換出來的糧食種子不挑土地,也很能生長,可是平越周圍的良田和土地地理環境卻不怎么好。四周都是山,收獲糧食只能夠靠人力抬到平坦的道路上,田間地頭也基本上用不了什么機器。
所以,他們收獲的效率,才會有些慢。而若是這種環境在華東平原,華北平原的話,那可就方便了。不僅方便種植,而且還解放農民,解放生產力。不然,老是按照這種大規模的密集種植模式,每年春耕,農忙時候平越都需要放假加快種植速度,收獲速度,也算是變相的造成經濟損失。
“唉,不想了,華東平原,華北平越那些地方,恐怕暫時不要想了。還有幾個月,幾個月統一貴州后,以貴州九百萬的人口,姑且不用擔心沒有那么多人力種植了。”陳立青搖頭,把腦中的這個煩惱暫時甩出。
貴州有貴州的壞處,華東,華北,乃至東北也都有他們的壞處。貴州種植地理環境雖然差,可至少沒有太中心,只要管理的好,不會受太多戰火波及。而華東,華北那邊就不一樣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適合蒙頭發展。而且,以后的抗戰爆發的話,或許小曰本還要占領那邊。所以,有好處的有好處,有壞處的也有壞處。
想到了這點,陳立青趕緊抬頭,正巧看到了在平越通向甕安的那條新修的道路拐彎處,一群人艱難的推著什么東西緩緩到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