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也不搭話,沖到武臣身前,抽出腰間寶劍,當頭就砍。
武臣躲閃不及,著了一劍,翻身倒地,當場斃命。
眾士卒一擁上前,對著宮中侍衛就殺。
宮中侍衛,突然遭變,毫無防范,又見武臣已死,一聲喊都逃散了。
李良又命人搜殺宮中,把趙王武臣家眷,無論男女老少,全部屠戮。再分兵出宮,去殺大臣們。
左丞相邵*及數十名大臣,都冤枉的死于非命。
幸好右丞相張耳,大將軍陳余,早已被宮裏跑出來的侍衛緊急通報,兩人急急上馬,一溜煙跑出城門,才不至于遭毒手。
張耳、陳余,怎可能善罷甘休,在城外收攏逃出來的軍兵。兩人平時有些聲望,眾人愿意依靠,所以城中逃出的兵民,陸續趨附。
不過一二日,張耳、陳余已聚了數萬人馬,于是,兩人編成隊伍,準備攻入邯鄲,替趙王武臣報仇。
這時,張耳有一個部屬,為張耳獻計道:
“自古道:師出必有名。主公與陳余將軍,都是魏國人,雖然來趙地有些時日了,但趙人未必誠心歸附。若您二人匆忙稱王,趙人恐不易接受。”
“從主公的角度出發,為二位大人考慮,不如尋訪趙王的后人立為趙王,然后由您二位左右夾輔,導以仁義,廣為號召,方可掃平亂賊,得告成功?!?
張耳覺得此議眼前是個良策,于是問陳余,陳余也認為可行。
經過一番探訪,找到原趙王的后裔趙歇,兩人將其立為趙王,因邯鄲被李良占據,暫時屯軍信都。
在邯鄲的李良,此時已經迫不及待,自封為趙王,發布命令,增募兵勇。
好歹湊齊了二萬人,編成軍旅,準備進攻張耳、陳余等人。
這時,李良得到消息,張、陳在信都擁立了趙王歇,已經傳檄趙地,邯鄲人心浮動。
這樣,李良的趙王就有些不倫不類了,于是,他決定發兵,倍道亟進,去進攻信都。
張耳、陳余聽到李良來攻的消息,大喜,正好要找他算賬,倒送上門來了。
兩人分工,由張耳率部分軍兵守城,陳余領兵二萬,開城迎敵。
時值陰雨霏霏,云霧升起,陳余率領軍兵排開陣勢,盾牌手在前,戈戟兵居中,弓弩手在后,騎兵和戰車在兩翼,向李良殺來。
此時的陳余帶出城的軍卒,雖只有兩萬,卻有三千騎兵,是赫赫有名的邊騎之旅。
李良軍多是步卒,而且是剛剛募集而來,沒經過多少訓練,加上對李良弒主不滿,不肯為其賣命。
兩陣對圓,直接沖陣。
陳余命邊騎組隊,對李良陣猛沖,霎時間,鐵騎滾滾,喊殺震天。
還沒等鐵騎沖進敵陣,李良麾下的人馬,竟掉頭就跑,四散奔逃。
李良弒主大逆不道的行為,在此時顯現出后果來。
陳余趁勢追擊,殺得李良軍七零八落,人仰馬翻。
李良落荒而逃,不敢回邯鄲,只帶親兵數百,徑往章邯營中,求降秦軍去了。
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