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擺在秦帝國最高軍事長官王離面前的選擇題,著實讓他為難。
帝國的掌門人,從一代圣主,換成了殘暴的昏君,身邊還有專以害人為營生的宦豎趙高。
從蒙恬被殺的那一刻起,王離明白,下一個軍方被殺的對象,無疑只能是自己。
這個災禍降臨的時間,也許是等到他凱旋還朝后的某一天,也許就是正在指揮將士們浴血奮戰的路上。
像蒙恬那樣的死法,讓王離心中充滿了憤懣和不甘,他也絕不想毫無作為的接受。
如果是由于自己戰敗了,軍事上的無能或失利,讓他承擔這個責任,也無可厚非。
可自己怎么會戰敗,尤其對眼前這些所謂諸侯的抵抗,那些鄉勇級別的,權且靠著人數唬人的烏合之眾,在王離親手訓練出來的威武之師面前,還能稱得上是軍隊么?
對于戰勝眼前的對手,王離充滿了信心。
就像在談判期間,對方突然殺出來的五千兵馬,前軍將領蘇角請示他怎么辦?
王離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一個也不準活著回去。”
結果,蘇角很好地執行了命令,將敵人全殲。
這就是恐怖的戰斗力。
王離之所以下這樣的命令,他心裏很清楚,對方的陣營裏,有人對與他談判心存疑慮,更有主戰派強烈反對,對戰勝帝國軍隊心存幻想,他們試圖試試王離的態度和實力。
那有什么好說的,談的攏就談,不想談,那就讓你們看看我王離的厲害。
所以,對于打敗對面形形色色的諸侯軍,王離心裏有十足的把握。畢竟此時的諸侯軍,比秦統一之前,差上不止一點半點。
武器裝備不說,單說訓練水平和作戰能力,那可絕不是把農民從地頭拉來,將鋤頭換成刀劍那么簡單。
但,王離不能干掉所有這些對手,因為那樣對他沒有任何好處。
現在的局面就是,干掉對手,自己完蛋;不干掉對手,自己也有被撤換的風險。
看似二選一的選擇題裏,沒有一個是對自己有利的答案,那干嘛還要選,何不走第三條路呢?
這第三條路,原本不在教科書裏,也沒有標準答案,實在是被逼出來的。
那就是,會盟談判。
利用自己手握帝國最精銳部隊,將兵在外的機會,利用在軍事上占絕對優勢的地位,為自己、為手下的二十萬將士,某一條生路。
這是王離在綜合了眼下的局勢,做出的最明智的選擇。
對手沒有能力打敗自己,這是他談判最好的籌碼。
王離在此刻,是有談判優勢的,畢竟談判桌上,是以實力地位和對方說話的。
正如他判斷的那樣,自那五千兵被殲以后,對面確實乖乖地坐在了談判桌前。
之所以談判進行了斷斷續續四個月,王離知道,趙國那邊內部出了問題。
一是有主張派態度強硬,左右了趙國的國政,那個負責談判的陳余,很多事情做不了主,這是目前最大的麻煩。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