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武山,位于滎陽東北黃河南岸,綿延30公裏,海拔150一250米,昔稱三皇山,又曰敖山,當地人稱邙山。漢王曾調廣武君李左車在此教授太子劉盈操練兵馬,因此名為廣武山。
北面,滾滾黃河緊貼山腳而過;西南,萬山叢錯,群峰崢嶸。這裏,不僅谷深坡陡,崖壁參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險,東北有敖倉之粟,南有重鎮滎陽,自古為交通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廣武山中有一斷澗劃開,即為所謂的鴻溝,兩側各有一座山峰對峙。漢王在西邊山峰筑壘,臨著山澗安下營柵。項王就在東邊山坡扎營,與漢軍相拒。
兩軍營壘堅固,各自駐守,地形又不便進攻,形成對峙局面。
但漢王比項王優勢的地方在于,現在的漢軍,有了滎陽、成皋為后盾,敖倉的糧食,源源不斷地接濟,連日不絕。
但楚軍的身后,卻沒有這樣大的糧食儲備基地,再加上彭越、劉賈、盧綰在身后不停地搗亂,漸漸的糧食供應越來越少,項王開始煩惱。
正在這時,軍中又接到急報,齊王派人來求援,說是韓信帶大軍攻破齊境,已到歷下,威逼齊都,希望項王速速派援軍就救齊。
項王心下躊躇多時,也沒有得力的謀士商量,思來想去,決定還是發兵相救。
一來,可以徹底拉攏齊國,壯大楚國的同盟,斷了齊漢通好的可能;二來,可以牽制韓信,免得自己腹背受敵。
為了打贏救齊這一仗,項王派大將龍且,副將周蘭,領兵二十萬東往援齊。
項王仍然在廣武,向漢王索戰,漢王只是不出。
-------------------------------------
話再說回到漢三年(前204年)九月。
漢王分文武兩路,對齊展開了攻勢。
先說文路,一貫的先禮后兵,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漢王派了自己得意的謀士酈食其,前往齊國,說服齊王歸漢,
在漢王的謀士中,酈食其是個很重要的人物。
雖然最后沒有熬到開國,但酈食其不僅富于謀略,而且敢作敢為,勇于冒險,以非凡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見解,為漢王成就大業做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酈食其可能穩健不如蕭何,戰略眼光不如張良,機智不如陳平。但他縱酒使氣,疏闊狂放,跟漢王很對脾氣,很可能是漢王最喜歡的一個。
此次漢王讚同酈食其的建議,派他出使齊國,也是對其寄予厚望。
十月,酈食其來到了齊國都,見到了齊王。
此時的齊王為田廣,才二十幾歲的年紀,就是田橫的兄長田榮的兒子。田榮死后,由田橫擁立為齊王,田橫自為齊相,輔佐田廣。
齊國經過城陽一戰,歷經楚國圍困半年有余,以城固守,力拒楚兵。
后來漢王攻下彭城,項王率騎兵回救,大敗諸侯聯軍后,轉為專門對付漢王。
留下進攻城陽的楚將,也因齊地難以攻下,與漢軍交戰吃緊,陸陸續續調回。楚與齊議和,城陽之圍得以解除。
所以,齊地已經有一年多,未遭兵革。
到了前幾日,齊王接報,漢軍韓信正在趙地募兵擬攻趙,頗有風聲傳入齊都臨淄城。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