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之下,此人待家仆尚且如此,待百姓又會如何
“董傳策一死,應天士子竟將之與陳德言并列,實是”張居正搖了搖頭,“現(xiàn)下的讀書人,著實令人擔憂。”
陳德言即嘉靖三十五年狀元陳謹,他是鄉(xiāng)居時解勸兵卒作亂而死,可謂嘉靖朝死得最無辜的一位狀元。
一人是被誤傷,令一人是苛待下人致死,陳謹與董傳策在朝時皆得罪過嚴嵩,品行卻截然不同,若將陳謹及董傳策列在一處,張居正只得感嘆一句:“陳德言何辜”
柳賀道“文人擅春秋筆法,然真有德才之人必能知曉真相,還陳德言以清名。”
張居正道:“我卻不似你這般樂觀,若我不在這人世,我此時已知后人會如何寫我。”
“只要弟子在一日。”柳賀道,“無論何人寫恩師錯處,弟子定為恩師爭回名聲。”
柳賀目光灼灼,語氣堅定,他在此事上絕對沒有說謊。
張居正眼中真實情緒不明,半晌,他方才道“若此人是當今天子,是你的君父呢”
柳賀并未猶豫“到了該爭之時,弟子仍是會爭。”
張居正能問柳賀這一句,恐怕已是猜到天子心中所想了。
后世史書上只記載張居正教導天子嚴格,寫他為官如何霸道,或是寫他死后被清算如何凄慘,但柳賀想,張居正也未必不知天子為人。
天子自十歲起便一直接受他的教導,直至二十歲。
古語有云,三歲看老。
張居正與董傳策相交不多,卻能剖析清楚董傳策的為人,他看人一向是很精準的。
便如他過世前推薦潘晟入閣一事,張四維、申時行皆任勞任怨當了幾年閣臣,但張居正依舊不屬意二人任首輔,反將潘晟推了出來。
若潘晟不為張四維所阻,張居正也不會被清算得那般凄慘,閣臣中只要有一人出聲便也罷了。
卻一人皆無。
后世史書上評價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都會有一句,說張居正當國時,他們只知附和張居正,因而萬歷十年以前碌碌無為。
可他們在閣時附和、奉承張居正,張居正死后他們無人出聲,甚至與天子一同清算張居正,豈不正是說明他們?yōu)槿颂搨巍⒑翢o擔當
這足以證明張居正會看人。
“我只是隨口一問,澤遠莫放在心上。”張居正道,“我張?zhí)酪簧故帲篮笕糁荒芸康茏訝幟俏疫@首輔還不如不當。”
歸政之事終歸十分敏感,張居正也不愿與柳賀多提。
京中官員皆知張居正器重柳賀,為歸政一事千方百計找柳賀打探內(nèi)幕,柳賀不說,傳聞依然沸沸揚揚,柳賀若說了,也是給自己找麻煩。
何況張居正如今也未下定決心。
歸政與否,漸漸演變成了朝中兩幫勢力的爭斗,既然有人想張居正歸政,那自然有人不愿意。
柳賀內(nèi)心也很矛盾,唯一與旁人不同的,便是他的矛盾并非為自己。,,
請收藏本站:.bqua。筆趣閣手機版:.bqua
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