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權這支騎兵,現在應該算是整個南京府中,配備級別最高的騎兵。
每個騎兵,除了雙馬配備之外,還有兩柄鋼弩、一把短矛、一把兵鏟,一把彈弓。而兵鏟與身上的薄鐵甲,全是在梁申的指導下,利用西夏的冷鍛技術打造。
西夏的劍,之所以名聞天下,正是因為其冷鍛技術的使用。
相比以前使用的兵鏟。這一代的兵鏟無論是重量還是長度都有所增加,其鏟面的韌性與鏟刃、鏟齒的鋒利程度遠遠超過之前的兵鏟。
連續三輪的打擊,使斡赤斤的騎兵始終無法組織起嚴密的陣型。戰場上,已經開始有蒙古人四處逃散。
趙權手中兵鏟一揮,后面跟著的幾十個騎兵,繼續分散而開。每三騎形成一個小箭頭,如一根根尖銳的鐵刺,迅速地插入敵兵這中。
趙權眼中,緊緊地盯著一個百夫長,錯過迎面沖來的一個騎兵,抬起左臂圓盾擋住一支飛矢,右手兵鏟掄出,砸在百夫長的彎刀之上。一聲清脆撞擊響起,彎刀便已經被磕飛了一半。
趙權頭也不回,繼續催馬,眼角朝后微掃,這個百夫長的腦袋已經被自己身后的騎兵一鏟送入半空之中。
鑿穿的斬首戰術進行的非常順利。
五支如巨箭的東真軍,化成六十多支更加尖銳的小箭,輕松地將這支近千人的騎兵切碎。
倒下的敵騎不到三百,但一個千夫長、五個百夫長直接被斬殺。
一支軍隊,有時戰損超過三四成依然還會有戰力;有些超過一萬便很難組成攻守陣型。其主要在于中層軍官是否還能發揮臨場的指揮作用。
訓練嚴格的軍隊,將帥是頭腦,士卒是四肢,真正發揮重要作用的,則是如軀干的中層軍官。
這是趙權第一次在戰場上實施斬首戰術,即將打擊目標直接鎖定在對方的千夫長與百夫長身上。這種戰術讓對方的騎兵很不習慣,也發揮了極大的效果。
但是,在斬殺對方千夫長之時,東真軍也付出了十幾個傷亡的代價。
敵兵陷入了完全的混亂。
當趙權緩緩勒住韁繩,回轉馬身時,戰場之上,便只剩下了一些零零碎碎的騎兵,以及數百匹正在慘痛哀嚎的戰馬。
又一陣馬蹄響起,東真兵迅速催動戰馬,三騎一組,全都匯聚在趙權身邊,形成一個圓陣。
“是忽察!”丁武站在馬上,眺望著那群有些狼狽的騎兵,對趙權吼道。
趙權松了一口氣,要是自己也被敵兵圍住形成前后夾擊之勢,那麻煩就大了!
忽察咿咿哇哇地縱馬而來,臉上血跡斑斑,身上糊滿了既黑且紅的東西。
沒等他近前,東真騎兵又開始催動戰馬。
這次,封揚頂在了最前頭,重新組成一支巨箭,往來時的方向沖去。箭尾之處,拖著忽察以及他的一百多殘兵,如一叢破敗的掃把。
這支騎兵隊又一次掃過戰場,組織不起進攻的敵騎便完全潰散一光。隊伍卷走了倒落地上的東真兵,不再與敵騎做任何的糾纏。
會合了陳耀等人之后,趙權根本來不及與忽察啰嗦,便率著這支隊伍向東狂奔五十裏,這才在湖邊尋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停下休整。
這一場遭遇戰,雖然算是大獲全勝。但更多的是利用敵兵不備的突襲,敵兵部隊遠遠超過自己,如果讓他們反應過來,如果有一個強有力的百夫長,能把剩余的潰兵重新組織起來,自己再想獲勝就基本不可能了。
一擊即中,自然得全身而退。
東真軍最終付出了傷亡十六人的代價。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