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最終還是沒去覲見秦王。
他在書房中枯坐,沒有看書,只是呆呆地看著桌面的盆栽。
朱襄抽取的香料都沒有特意公開,只是自己在庭院或者花盆中種植,如果有親朋好友喜歡,就送一些給他們。
這個時代最缺的是糧食,朱襄擔心自己推廣了香料等只供貴族享受的農作物,以一些貴族的性格,可能會像趙國在冬季推廣土豆一樣,又多一些加重農人負擔的苛政。
即便秦國律令嚴苛,不會出現(xiàn)這種事,但其他六國會。
秦王知道了朱襄的想法后,什么都沒說,假裝不知道。
反正朱襄有什么好東西,第一時間就會通知他,那么其他貴族享受不到,與他何干
韓非面前的盆栽就是一株芝麻。
他看似什么都沒想,心中一直重復著朱襄的感慨。
“其他國家如果得知了這些能讓食物美味程度大幅度提高的農作物,農人就遭殃了。六國雖然名義上已經推行自耕農,但一些貴族仍舊將他們當做農奴。”
“哪怕搞點封建也不錯啊?!?
韓非一直想問,什么是“封建”,朱襄笑而不語,只老氣橫秋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明白了,這又是只屬于朱襄本人,無法傳授給弟子的知識。
荀子一邊看書,一邊用眼角余暉瞥著韓非。
他想起朱襄說韓非委屈的時候就像是淋了雨的小狗狗,然后政兒就學朱襄的話“舅父,疊字惡心”。
朱襄雖然大多時候比喻很奇怪,這次倒是沒說錯。
韓非在書房枯坐的時候,朱襄也在說起韓非。
朱襄雖然只是農學教授,不是機械專家,但農村常用的機械他還是略知一二。
雖然他不知道具體構造,但只要描繪出大概效果和運用原理,以墨家和農家集思廣益,也能將農具做出來。
朱襄在趙國就做出了曲轅犁和現(xiàn)代風格的寬面鋤頭,可惜沒能推廣。
七國逐鹿中原,即使戰(zhàn)國時冶鐵工藝已經很發(fā)達,但除秦國外的六國都更傾向于將鐵用來打造兵器。
后世也曾出土了六國的鐵制農具,但以朱襄在趙國的觀察,基本只有實力強勁的貴族私田上能用上鐵制農具,且還要一個體恤庶人、有遠見的貴族。
這除了大部分國君不重視農耕技術迭代之外,六國國君對國家掌控力不如秦國,大型鐵礦基本在私人手中也是重要的原因。
秦國將大部分國內鐵礦都收為官用,下令研發(fā)農具,有能提高農田產量的技術出現(xiàn)能得爵,因此秦國鐵制農具較為普遍。
再加上秦國官府飼養(yǎng)耕牛出租給農人,牛耕在秦國也非常普遍。牛耕和鐵制農具,是六國有識之士懼怕秦國的原因之一。
但有識之士知道,卻很難讓國君推行。六國國君如果把自己手中的鐵礦石都用于打造農具,造福于民,恐怕就會被國內將鐵礦石用于打造兵器的兄弟趕下臺了。
六國王位繼承可不和平。
只有在已經初步完成中央**集權的秦國,朱襄與墨家、農家一同研發(fā)的農具才能得以推廣。
今年秦王已經在咸陽周圍推行曲轅犁和寬面鋤頭,明年就會往秦國全境推廣。
墨家和農家多人得爵,心中激情澎湃。即便朱襄沒有成為他們的首領,但他們儼然已經奉朱襄為名譽首領。
在這樣的勁頭下,他們沒有見到棉花的實物,就通過朱襄的描述,將用離心力運作的軋棉機做了出來。
現(xiàn)在棉花豐收,他們開始調試軋棉機,忐忑地等待結果。
不用軋棉機,也可以手工處理棉桃,將棉絮、雜質和棉籽分離,只是效率會低許多,一天只能產出半公斤棉花。
如果用上了軋棉機,一天少說可以產出二十公斤。在工業(yè)革命到來之前,這就是極限。
朱襄曾經想過,要不要在這個世界推行工業(yè)革命。
他當然放棄了。
工業(yè)革命是技術的積累,他頂多拿出一些科學理論讓后人去一一驗證,強行將蒸汽機內燃機什么的做出來,就像是埋沒在人類歷史中,仿佛外星文明援助的“奇觀”一樣,不僅曇花一現(xiàn),還可能為華夏帶來巨大災難。
當世不能理解的技術不能用,就像是不能揠苗助長。他主要折騰的,是軋棉機這類不需要蒸汽機和內燃機的人工機械。
秦王好奇地去玩了一會兒,手工分離棉花,又去軋棉機調試那里瞅了瞅,從太子柱手中牽過嬴小政,去找做飯的朱襄和藺贄。
這兩人以自己要幫忙做飯為由,逃過了這次應酬。
秦王到廚房的時候,準備將這頓飯敷衍過去的朱襄正在包餃子。
他扭頭對搟面皮的藺贄說“我還以為韓非會借機拜見君上。”
藺贄笑道“他想的太多。”
秦王走進廚房問道“那個韓非很有才華”
秦王的人才雷達動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