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舉在郊勞了一番鄭國使團后,便在前方帶路。
但是,在又走出一段路后,卻又突然是拐了個路口,選了一條并不是通往郢都方向的路!
要知道,而今他們已是身處郢都的郊外,按理此時他們應該火速趕往郢都吊唁先君的。
但伍舉如今并未急著帶他們前去郢都,反而是帶著他們去往了另一處所在,饒是鄭國眾人,這心中也都不由得一個“咯噔”。
鄭伯見方位不對,便趕緊是差了子產前去質問:
“敢問伍舉大夫,這是帶我等去往何處?”
子產當即是騎馬上前,并是趕上了伍舉并如是問道。
伍舉聞言,也不遲疑,立刻是轉過頭來,來到鄭伯車輿前并是下馬躬身,可謂是給了鄭伯十足的面子:
“回君上的話,前方不遠處便是寡君所建之章華臺,寡君特命下臣迎鄭君及諸位前往那里是休憩幾日,吊唁之事也并不急于這一事啊。”
章華臺
一座象征著他們楚國意欲九合諸侯,吞吐天下,一座表達出楚王熊圍意欲招攬天下之士的天下第一臺。
當然,現如今的鄭伯和子產,肯定是不知道章華臺到底是一處什么楊的所在,聽完伍舉所言,顯得也是有些懵逼。
心道這新繼位的楚王是不是腦子糊涂了,吊唁亡君這樣重要的事,豈能無故延后?
不過,他們轉念又一想,這些個楚人向來也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所以,他們不去按照周禮行事,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所以兩人只相視了一眼,對此也并未多言。
倒是跟在后面的李然,聽得伍舉所言章華臺,心中當即泛起一番感慨:
王子圍始終還是走上了這條路,他的雄心壯志在這章華臺內,不知到底是能留存多久呢?
要說起這后世被稱之為“楚靈王”的人,在李然所親眼所見的國君之中,絕對是屬于最有雄略的那一個。且其人所具備的,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體魄與雄心。
其人能夠自比齊桓公,意欲吞吐六合,一匡天下。
而從他繼位前的那一番表現來看,也足以是印證這一點了。
只不過,貪圖享樂又似乎是每一位君王都難以躍過的坎兒,特別是在這紛爭不斷的亂世。若君王還好上了這一口,那無疑是更會成為一種上至國君,下至臣民都會為之深受其害的行為。
李然正如是想著,前方的伍舉卻突然來了個停頓,而眾人一抬頭,蔚為壯觀的章華臺便頓是映入眾人眼中。
而李然看到章華臺的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歷史上另一處著名的建筑——銅雀臺。
嚯!此二者真可謂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啊!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