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自然是不希望周王室那邊再出什么亂子,畢竟周王室的洛邑距離鄭國鄭邑實在太近了。
一旦周王室那再出些什么岔子,鄭國必然是首當其沖。
而洛邑作為李然的傷心之地,李然也不希望自己再卷入到周王室的內亂之中。
“那以你之見,可有法子令其幸免?”
觀從聞言,卻是作得苦笑一聲:
“呵呵,少主實在是太抬舉觀從了,觀從縱是消息靈通一些,卻也不是身懷神通之人,又如何能夠直接插手周王室之事?”
觀從所言倒也非虛,暗行眾行事向來詭異難測,況且他們多為權卿,“道紀”就算是能探得較為詳盡的情報,但想要直接出面干預,卻也是不行的。
“不過……周王室若起了亂,那少主或可趁此機會,名正言順的回到周王室繼承東道閣主之位也未可知???”
“東道……閣?”
對于這個名字,李然覺得十分陌生。他只知道“道紀”,卻從還沒聽說過什么“東道閣”的。而且即便是關于“道紀”,他也只是從秦醫醫和以及觀從口中所知曉。
其實,觀從此前稱呼李耳為老閣主,李然本人對此是有疑慮的,只是一直沒有詳細詢問。
觀從見狀,知道李然并不知道“道紀”內情,便侃侃解釋道:
“其實‘老閣主’準確的稱呼,觀從理應稱其為宗主!道紀是由周公與召公共同創立的,當年厲王無道,周公與召公首創共和,其后分陜而治。周公坐鎮成周,是為東道閣主,召公則坐鎮在宗周,是為西道閣主。”
“也就是說,道紀之初立,便分為東西二閣,宗主之前所擔任的,便是東道閣主之位,所為觀從稱其為老閣主,而如今宗主為西道閣主兼任宗主,而東道閣閣主自太子晉之亂后,至今一直缺位,少主即為老閣主之子,又本與周太子晉相交甚厚。所以,這東道閣主,少主本就是天選之人。而如今,周王室又將大亂,那或許少主屆時就能入得成周,順理成章即得閣主之位也未可知?。 ?
“自古以來,道紀都是以西道為尊,所以宗主兼任西道閣主,實屬正常。而東道閣主則往往是由西道閣主所直接任命,但時至今日,東道閣主之位一直是空缺著的,所以讓少主能繼承東道閣主,想必這也是老閣主的意思吧?!?
時至今日,李然這才知道,原來道紀竟還分為東西二道。
“那這兩個閣主之職責,又是否有所不同呢?”
“當然是有所不同,具體來說,東道閣面向的是東邊各個諸侯國,他們若是出現紛爭,便由東道閣假借天命來調停判決。西道閣則是協助宗周在西邊抵抗西戎的重任。但自從平王東遷后,西道與宗周的領土悉數劃入秦國。并且,抵御西戎的任務也自此就落在了秦人的頭上,所以歷任西道閣主此后也皆出自秦國?!?
李然緩緩的點了點頭,大致明白“道紀”的職責。
隨后,李然又不無嘆息道:
“哎……只是如今局勢紛亂,縱是強如道紀,難道也無有力挽狂瀾之力嗎?”
現在李然倒是將希望都寄托在“道紀”身上。實在是“暗行眾”的勢力太過于龐大,他李然一個人畢竟力有不逮,又如何能夠與之對抗?
觀從也是在心中盤算一陣,隨后稟道:
“勝敗之機瞬息萬變,誰人又能說得清呢?就如同這次宋國之亂,我道紀雖于暗中相助宋公,并與之成為均勢。但勝負之機卻是最終掌握在齊國晏仲大夫之手?!?
“所以,我等雖不足以撼動其根基,但也唯有順勢一搏,尚存可為之機啊。故而,主公也不必憂慮,只求順勢而為便好。若得天命相助,自可成事!”
李然聞言,知道他如今對此也是無能為力。正如觀從所說的,現在他能做的,也只有靜觀其變。
……
時光如梭,春暖花開,楊柳依依,莊園的春景甚美,祭樂這段時間心情大好,偶爾想起仇恨,也在李然的排解下緩和不少。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