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前多議論的還是昨天早朝的事情,汴梁人多,百姓茶余飯后就喜歡談論八卦,而現在最大的八卦,那自然是趙駿的消息。他的名聲在汴梁,至少已經是頂流。
“官家是懂慧眼識珠的,趙青天清理了開封府那樣多蠹蟲,現在又要統領百官,這對于我們大宋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啊。”
“好事未必,趙青天是查處了那些人不假。可查貪官污吏跟治國是兩碼事,而且我聽說這位趙知司不過二十余歲,太年輕了些,萬一不懂治國,會不會弄得國家衰敗?”
“確實,更何況即便官家覺得趙知司是人才,可我聽說他并未科舉入仕,我就不信朝堂上那些相公們會同意。就算勉強讓他執政,怕也會被阻攔施政。”
“誰說他沒科舉入仕的”
在書香坊臨街遠景書社前茶攤鋪面上,幾個書生正在邊喝茶邊聊天。
北宋基本上沒什么文字獄,就算是烏臺詩案,也是士大夫自己內斗,皇帝是不會特意以文來迫害士大夫,所以大街上聊朝廷,針砭時弊并不是忌諱。
特別是書香坊這種文人士大夫較多的地方,常有讀書人在里面高談闊論,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期能夠得到高官的賞識。
像夏竦原本是武官門蔭入仕,但因為文采好,拿自己寫的詩詞集給當時的宰相李沆看,于是以武轉文,之后又參加了朝廷制科,通過廷策,這才能成為文人士大夫中的一員。
所以針砭時弊是當時文人常干的事情,畢竟科舉里的策論也屬于針砭時弊之一,這有益于他們增長策論水平。
此刻那幾個書生聊著天。
趙駿正跨步入遠景書社,由于他身邊保鏢多,自然引起了眾人目光。
其中一人看到他,先是一愣,隨后竟猶豫起來,眼看趙駿即將踏入書社,他終于鼓起勇氣起身喊道:“漢龍兄!”
“嗯?”
趙駿扭過頭,倏地笑道:“宋兄!”
宋彩便撇下幾位書生朋友,向著這邊走去,旁邊皇城司禁衛正想阻攔,被趙駿擺了擺手示意讓他過來。
“沒想到真的是漢龍兄!”
宋彩情緒激動不已,但還是壓制住心頭喜悅,盡量讓自己保持冷靜,上前拱手說道:“兄臺來書香坊是有何事?這里我熟得很。”
“是有些事情,既然宋兄在此,那就一起走走?”
趙駿笑著招呼。
“那就一起走走。”
宋彩壓抑住喜悅,便扭過頭對那群書生道:“王兄、李兄、孫兄,我遇見一位老友,先陪他走走,待會再來找你們。”
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