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郎面無表情地問道,他其實知道是什么事,常年靠漕運討生活,又怎么不曉得里面的規矩?
小舟上一個稅丁頭目呵斥道:“瞎了你的眼,不認識字嗎?我們是應天府商稅院寧陵場務,過路的商船都必須交稅。”
江大郎沉聲道:“可是我們船上并無貨物?!?
“檢查!”
稅丁頭目大喊著。
“出什么事了?”
趙駿這時候走過來。
“知院,是應天府商稅院寧陵場務來收稅了?!?
江大郎回答道。
“呵呵?!?
趙駿給逗樂了,說道:“真會橫征暴斂,寧陵哪來的場務?!?
宋代商業繁榮,征稅都有規定。
以各路主要商業城市為基點,設商稅院、商稅司、商稅務,下設各地稅亭場務。
問題是最早稅務規定只在各個主要商業城市征收,你路過哪個大城市,就在那里交稅,為貨物總價值的2%。
以揚州到汴梁為例,征收點只有揚州、楚州、泗州、宿州、亳州、應天府以及汴梁七個地方。
這樣大概稅收就是你貨物總值的14%。
如果路過每個縣城都要交一次稅的話,沿途可是有20多個縣城,交40%以上的稅,商人不得虧死?
畢竟古代經商成本本來就高,利潤并不可觀。如果再加上高額稅務,商人要想賺錢,就要提高售賣價格,最終還是老百姓買單。
所以當時規定抽稅率基本要維持在10%左右。
可惜的是規定是規定,各地根本不履行,往往每過一州至少要被抽兩次稅,而且苛捐雜稅極多,什么“力勝錢”“到岸錢”“市例錢”“過橋錢”“打撲錢”應有盡有。
到宋徽宗時期,抽稅率已經達到30%以上了,嚴重增加了商人們的負擔。
顯然應天府在寧陵設場務,就是準備雁過拔毛,到時候在應天府還得交一次稅,估計到了揚州,這稅率已經遠遠超過10%,在20%以上了。
江大郎問道:“要不要趕走他們?”
趙駿沉吟了一下,說道:“讓他們上來,盯緊他們,防止他們亂翻,我倒要看看他們怎么橫征暴斂的?!?
“是?!?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