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華夏的試點電影
電影的上映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就連王旭也不得不上下走動了一番,甚至還去被姜主任叫去科技部見了某個領導。
不過王旭終于知道那天老韓為啥那么像龍王,老是歪嘴了。
無他,嫉妒而。
王旭的這部電影居然就成了試點,票房分賬制度的試點。
關鍵這個消息還不是華影或者文化部之類的主管部門通知王旭的,而是科技部的領導,這就有點意思了啊。
王旭想了很久都沒想明白其中的彎彎繞繞,當時見面的過程非常融洽,大領導首先就是肯定了王旭最近通過影視帶動科技發展的舉動,然后就是由秘書把一份蓋著幾個部位大紅章的通知交給了王旭。
題目是《關于以《黑客帝國》為試點,進行合資片的分成試點的通知》,名字就清晰地說明了一切,內容大致是全部票房的三成會作為分成交給制作方,再分配給投資方。
試點的意思,其實就是試試看,在八九十年代真的是挺常見的,行不行,找個地方干一票再說,摸著石頭過河。
這會兒的電影發行,還是中影購買電影拷貝,按拷貝數量給錢,往往一部片子就算賣得好,也就是能拿個幾百萬的收入,大部分的是連成本都難以收回的。
所以,這會兒的電影廠,基本上還是計劃的那一套,上面畫個框框,拍幾部故事片,幾部紀錄片,題材大致范圍,然后會撥一筆錢。
然后電影廠就自己攢項目,拍些都不見得有人看的東西出來。
前兩年其實還好,各種題材還是拍得可以,特別是農村題材、城市題材這兩大塊都拍得有聲有色的,但優秀的電影除了能獲得點獎項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收益,大家也就慢慢地沒什么心氣去干了。
特別是農村題材的片子,這種片子在廣大農村的受眾極廣,但這類影片的放映不僅僅不掙錢,還會賠錢,賠不少的那種。
電影下鄉,就是一個放映隊,騎著三輪,拉著放映器材和幕布,到某個交通還好的村子曬場上放映電影,周邊的村子都會早早地被村長通知到,然后就是大姑娘小媳婦,男女老少帶著馬扎板凳的,都聚集到放電影的村子去看。
甚至不僅僅是農村,還有些偏遠的農場、牧區,邊防、哨卡,礦山什么的,也都有類似的服務。王旭就見過那種許多牧民騎著馬來看電影的蒙古包電影院。
不是在蒙古包里放電影,而是找一個比較大,比較顯眼的蒙古包,然后就在他旁邊的牧場上放電影,別的不說,那蚊子,蟲子,熒幕上都能看到到處亂飛的黑點。
這種政策可以說是那個年代邊遠地區唯一能夠接觸到電影的方法,更是華夏絕大部分地區的孩子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即便是王旭這種純粹城里長大的孩子,有時候都會去能放電影的村落看電影,在電影院看可是要花錢的,騎個自行車跑遠點,去某個工廠、大學、村莊蹭電影看那就不叫個事。
那會兒看電影的時候真的堪比后世的各種節慶,那真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的。
最逗的是這電影幕布其實是半透明的,前后都可以看,在后面看那就啥都是反的,顯得特別古怪。
這樣的電影顯然都不可能計入票房的,放的也都是些老片子,很多片子沒啥城市票房,但在農村地區特別受歡迎,或者在某些方言地區特別受歡迎。
這是一種華夏特色,也是一種福利政策,反正王旭覺得挺好的。后來是電視普及了,特別是后來盜版vcd普及了,這種電影下鄉的活動才慢慢消失。
所以,要說這會兒的電影政策其實真的是有他的合理性的,并不能說他一定是腐朽的,他其實也是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方法。
那些免費的電影,也是需要拷貝的,這些東西都要花錢,而這些錢就要靠國家撥款。越是受農村喜愛的電影,國家就得做越多的拷貝,然后發下去免費給大家看。
然后就是這個片子賠得更厲害了,連主管部門都不是很想去拍這些東西了。
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涌現了很多非常優秀的農村題材電影《甜蜜的事業》,《月亮灣的笑聲》,《咱們的牛百歲》,《喜盈門》,《山道彎彎》,《生財有道》,《人生》,《芙蓉鎮》,其實還有好多,數不過來了,這些都是非常好看的農村題材老片子。
嗯,《芙蓉鎮》不算完全意義上的農村電影,雖然好多事情在農村發生。
不過這些片子從改革開放開始到八十年代中期達到巔峰,正劇,喜劇,悲劇都有,類型豐富,題材也很多樣,說實話,不僅農村人喜歡,王旭這個城市人也挺愛看的。
但在這之后卻很少再有佳作誕生了,到了九十年代,那幾乎就沒幾部能夠正經八百講農村故事的,除了一部《斗雞》還有點意思,其他真就沒啥有印象的片子了。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那就是農村改革告一段落,城市改革進入快車道,改革重心轉移了,反正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農村題材電影就此沒落了。
但王旭感覺,自從幾個導演在海外獲獎之后,名利雙收,所有導演的心都被海外獎項勾走了,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就是華夏所謂作者電影最盛行的時代,注重自我表達,注重各種隱喻內涵,就是不注重講故事,不注重取悅觀眾。
幾乎所有的新興代導演都是追著獲獎去的,沒人再去老老實實地拍些好看的電影了。
九十年代電影票房下降,市場低迷,很多分析都說是票價上漲,盜版猖獗的鍋,但王旭真的覺得不是那么回事。
90年還有20億的全國票房,到了94年,也就是今年好像就剩下14億了,之后更是一路下跌,97,98年好像才10億票房,電影票價漲了,票房卻跌了,難道影院真的就能賺錢?
這些年好多電影院都關門了
觀眾不滿意,于是,改革也就勢在必行了
而電影院在這個時代也沒有所謂的院線概念,大多是自己買拷貝,自己放映,然后自負盈虧,這里面的利益鏈條就更是紛繁復雜,這會兒的電影院大多屬于某街道,某工廠之類的,產權所屬亂七八糟的,電影公司根本沒法管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