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眼看大軍壓境,而且夷陵的陸遜最近動作也很頻繁,經過大半年的調兵遣將,此時夷陵城中,已經聚集東吳主力不下十萬人。
年前丞相也曾派使者入吳,詢問東吳調兵夷陵意欲何為,只不過吳主孫權卻顧左右而言他。
“是你家丞相多心了,我軍進駐夷陵,并非是針對你們大漢,而是我軍意欲北伐上庸,牽制魏軍主力,你家丞相正好趁此機會,好好穩定關中局勢,進而攻占涼州。”
這話,估計孫權自己都不會相信。
他會有這么好心,為了給大漢爭取時間,從而出兵牽制曹魏?
諸葛亮自然不會相信的。
東吳攻打上庸?
鬧呢?
這么多年東吳北伐多次,但是他們主要的進攻方向,要么是合肥,要么是江夏。
去年東吳已經占據江夏全郡,此時卻說要兵伐上庸?
你就不怕撤走江夏駐軍,曹魏趁機反奪江夏?
曹魏不斷調兵遣將,東吳卻從江夏抽調主力。
如此不尋常的操作,傻子也能看出其中必有貓膩,恐怕那曹魏志不在江夏,東吳更不可能真的要去攻打上庸,他們或許已經形成了某種默契,或者說某種交易。
關中之戰之前,漢吳弱而曹魏強。
漢吳若想生存,只有聯合對付曹魏。
經過去年的關中之戰,現在大漢不在是三國中,最弱勢的一方。
曹魏忌憚大漢做大,東吳豈會同意大漢變強?
因此不用去想,曹魏調兵意在重奪關中,漢魏重啟關中之戰已經不可避免,這個時候作為第三方的東吳,自然會選擇攻打對自己最有利的對手。
是助漢伐魏,還是助魏伐漢。
若是伐魏,無外乎繼續起兵攻打合肥,或者出兵江夏進兵宛洛。
但是孫權很清楚,東吳現在的實力,根本無法撼動曹魏。
相比較伐魏,倒不如伐漢實在。
因為諸葛亮好不容易打下關中,必然會竭盡全力固守關中,漢魏會在關中展開一場空前的大戰。
論實力,曹魏軍力在漢軍之上,諸葛亮想要守住關中,必然會不斷抽調全國兵力進入關中,去抵擋曹魏。
這就是機會。
東吳趁漢魏在關中激戰,一舉搶占大漢的益州,如果最終曹魏滅了大漢,那東吳卻也可以與曹魏劃江而治。
這是孫權的如意算盤。
當然,他更希望諸葛亮能在關中頂住曹魏,依然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只是經此一戰,大漢占據雍涼二州繼續保持對曹魏的牽制,而東吳則新添益州這塊富庶之地。
如果真是如此,此戰過后,東吳的實力將得到極大的增強,而漢魏的實力均會被削弱。
孫權的盤算,諸葛亮自然也看得清楚。
要不然陸遜駐軍江夏已經半年,卻并未率先向蜀中進兵,曹魏的司馬懿在宛城也調兵頻繁,可是也沒有進兵的打算。
今年年初,大漢丞相諸葛亮突然宣布,克日遷都長安。
二月初,大漢遷都開始。
三月初,司馬懿進兵上庸,陸遜隨后便兵抵秭歸。
楊儀原本以為大戰即將爆發,遷都事宜應當立即停止,全力準備迎接即將爆發的戰爭,可是丞相卻沒有停止遷都的意思。
......
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