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六章
慈圣宮的后手
李佑這次履任,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白手起家,沒有任何現成的東西。.
京城地界與別出不同,天子腳下的事務都是由朝廷管轄,李佑這新衙門與大批部、院、寺、監以及順天府一樣,從名份上都是直屬于朝廷的。
但朝廷畢竟是個虛詞,大部分具體實務都在六部手中,從人事到財務等皆是六部直管。若李佑想開張,幾乎要與六部挨個打幾遍交道。
衙中書吏,要由吏部調撥;錢糧開銷,要由戶部度支;關防印把子,要由兵部發放;司法權限,要與刑部協商;衙署房舍,要靠工部解決。只有清貴的禮部,不與他這些俗務沾邊。
李佑當年在內閣擔任中書時,其實活動范圍很小。但接觸最多的就是兩種官員,一種是下家大學士,一種是上家六部各司官員,所以李大人對于和六部打交道不是很犯愁,多多少少都可以找得到相識之人。
李佑三番五次朝堂大戰,都是極其高端的中樞里,與六部各司業務官員波及不大。所以在這個層面里,他倒沒直接得罪過什么人,除非好死不死的遇到了與幾位大學士非常親近的徒子徒孫。大概六部各司官員也犯不著招惹他罷。
八月十三日,李佑手持誥書,來到承天門外各部衙門開始活動。在地方上,他是大老爺,到了京師,就沒這么金貴了。該自己出面時,別人代勞不了。
先去了戶部,被負責他這部分的陜西清吏司度支科小吏告知:“李大人先確定了人頭,才好計算開銷并支取銀兩?!?
隨即李佑又去了隔壁吏部,被熱情周到的建議:“李大人先有了公署,我等才好調撥書吏去填充。”
其后李佑又去了工部,營繕司主事為難道:“無論重新營造也好,使用現有空余官署也罷,不能空口無憑給了閣下,須得有印信文書。”
李佑的官職名義上算是都察院外差,使用長方形關防,而不是正方形的官印,不過關防現在尚未發下來。
于是號稱有門路有關系的李僉憲拿著誥書在各部轉了一圈,除了混個臉熟,什么也沒有辦成...
其實還算不錯,沒有人蓄意刁難他,只是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節奏就是這么個節奏,程序就是這么個程序。
在揚州府以雷厲風行出名的李大人站在京師大街上,無力的仰天長嘆三聲。面對官僚機器的運轉慣性,能征善戰的李大人也只能暫且敗退。
無可奈何,李佑只好再去了兵部催討關防。
兵部盧老尚書神色凝重,若有所思道:“鑄造關防大印哪有如此便捷,怎么也要過了中秋。你先不用急切?!?
李佑本想趁機與老尚書說說巡捕營,看看有什么法子,讓自己能夠方便的借用巡捕營官軍之力。不過看老尚書神情,又聽到他說“先不用急切”,總覺得話里有話。
盧尚書也不想瞞李佑,又主動透露道:“圣母有諭到部,要另行特簡提督巡捕五營一員?!?
提督巡捕營?李佑大吃一驚,他正琢磨如何在巡捕營上揩油,沒想到慈圣皇太后居然也想到這里,要直接設一個總領巡捕營的提督!
李佑再回想那日廷推,當他先搬出祖宗法度、后制造政治壓力時,錢太后輕而易舉的就退讓了,小小的出人意料一把。
但這幾日他尚處于興奮時期,沒有多想。只道錢太后見事不可為,在群臣壓力下不想拖泥帶水,便果斷抽手了。
難道當時她只是隱忍一時,而這個提督巡捕五營就是慈圣皇太后預備的后手?而且可以想象,人選八成是武職勛貴人物。
管理京城治安的三套人馬中,巡按御史是朝廷督查之官,兵馬司是地方坊鋪之官,這兩者都屬于文官;而巡捕營是京營禁軍的一部分,只是被抽出來專司捕盜,所以仍屬于武官。
李佑下意識問道:“不能阻止么?”
盧尚書搖了搖頭。其實李佑也明白,皇家在兵部武選之外,特簡任命武官,比特簡文臣阻力小的多,原因有兩點。
一是甲申之后,在保留了文官治國傳統之下,武官雖不大干政但與皇家關系更密切,無論是特簡還是兵部選官,涉及軍隊的任命必須天子親自閱過用寶,這是高宗皇帝遺留的慣例。
二是文臣如果過于爭奪軍權,只怕要招惹居心叵測的非議,所以在任命武官爭議出現時比較收斂。只要武官不干政,基本就可以忍讓。
總而言之,錢太后想簡拔提督巡捕五營,只怕并不難,比提拔文臣簡單多了。這也是當初李佑那么容易就可以兼管府守備司的原因。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