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劉煒敬很幸福,張士慧也很幸福。
因為八十年代初還是一個相對潔凈的年代。
幾乎每個人的婚姻前提,都要建立在同甘共苦,白頭偕老這種心理準備之上。
盡管此時從法律上已經允許了感情破裂可以離婚,但幾乎每一個人都以婚變為恥。
離婚和婚外戀的浪潮還遠遠沒有到來。
婚禮上關于“百年好合”的祝愿,仍然是鐵打的規矩。
哪怕相聲段子里,已經有了“一套家具帶沙發,二老負責看娃娃,三轉一響加彩色,四季服裝毛滌卡,五雙皮鞋有人擦,六親不認專顧家,七十塊錢多更好,八面玲瓏會說話,酒煙不沾不喝茶,十分滿意急了掐……”這樣的順口溜。
但這其實是刻意夸大的調侃,不必太當真。
純粹看重物質條件的高價姑娘在這個年頭還很少,而且她們也知道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她們只會盡力隱藏內心的欲望,而不會明目張膽去挑戰社會道德共識。
像幾十年后有人敢公然叫出“寧可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后笑”的口號。
在這個時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無恥與大逆不道。
真要是有誰敢做出這樣的事兒來,其本人不但會被社會輿論一邊倒的噴死。
就連這個姑娘的父母也會因為養育了這樣的子女,而人格掃地,無顏見人。
所以真實的情況是,由于家家戶戶經濟條件差不多,沒那么多富人。
待嫁的姑娘即便渴望婚后能夠過上樣樣齊全的富裕生活。
但心里卻很清楚,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兒。
最實際的辦法,還得靠兩個人婚后共同奮斗,一件件的置辦才能實現。
另外,從女方父母的角度來說,同樣是恥于提出“彩禮”這樣的字眼兒的。
在移風易俗的新社會里,大家的普遍共識是索要彩禮等于賣閨女,恐怕只有落后的偏遠山區才會這么干。
之所以女方父母還會提出物質條件,動機也不過是鑒于當時社會結構特殊,多子女家庭普遍。
他們生怕自己閨女不好開口,被男方家庭敷衍相待,受了委屈罷了。
說白了,完全是出于舔犢之情,在為一對新人考慮、盤算。
索要來的東西,肯定不會留在女方娘家,而是小兩口他們自己的財產。
正因為是這樣,和普通人面對的情況比起來。
張士慧和劉煒敬簡直是要什么有什么,很難不讓人嫉妒。
他們不但有現成的婚房,有充足的財力保證物質生活,也有真正的感情來滋潤心靈。
而且張士慧還是獨生子,他的父母還在異地工作。
也就沒有那么復雜的家庭關系,沒有難以避免的家庭糾紛。
這對劉家來說,不就跟白撿的一兒子似的嘛。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書友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