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nba季后赛对阵表/NBA发展联盟/2024欧洲杯赛程图/澳客网足球竞彩

首頁 足跡
字:
背景色: 關燈 護眼
首頁 > 六度集經(三) > 觀經四帖疏(卷一)

觀經四帖疏(卷一)(2 / 2)

此觀經一部之內。先作七門料簡。然后依文釋義。第一先標序題。第二次釋其名。第三依文釋義并辨宗旨不同教之大小。第四正顯說人差別。第五料簡定散二善通別有異。第會經論相違。廣施問答釋去疑情。第七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分齊

第一先標序題者。竊以真如廣大。五乘不測其邊。法性深高。十圣莫窮其際。真如之體量量性不出蠢蠢之心。法性無邊邊體則元來不動。無塵法界凡圣齊圓。兩垢如如則普該于含識。恒沙功德寂用湛然。但以垢障覆深。凈體無由顯照。故使大悲隱于西化。驚入火宅之門灑潤于群萌。輝智炬則朗重昏于永夜。三檀等備。四攝齊收。開示長劫之苦因。悟入永生之樂果。不謂群迷性隔樂欲不同。雖無一實之機。等有五乘之用。致使布慈云于。注法雨于大悲。莫不等洽塵勞。普沾未聞之益。菩提種子藉此以抽心。正覺之芽念念因茲增長。依心起于勝行。門余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者則皆蒙。然障重。取悟之者難明。雖可教益多門。凡惑無由遍攬。遇因韋提致請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愿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請故即廣開凈土之要門。安樂能人顯彰別意之弘愿。其要門者。即此觀經定散二門是也。定即息慮以凝心。散即廢惡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經說。一切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愿業力為增上緣也。又佛密意弘深。教門難曉。三賢十圣弗測所窺。況我信外輕毛敢知旨趣。仰惟釋迦此方發遣。彌陀即彼國來迎。彼喚此遣。豈容不去也。唯可勤心奉法畢命為期。舍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此即略標序題竟

第二次釋名者。經言佛說無量壽觀經一卷。言佛者。乃是西國正音。此土名覺。覺他覺行窮滿。名之為佛。言自覺者。簡異凡夫。此由聲聞狹劣唯能自利闕無利他大悲故。言覺他者。簡異二乘。此由菩薩有智故能自利。有悲故能利他。常能悲智雙行不著有無也。言覺行窮滿者。簡異菩薩。此由如來智行已窮時劫已滿出過三位故名為佛。言說者。口音陳唱故名為說。又如來對機多種不同。漸頓隨宜。隱彰有異。或六根通說。相好亦然。應念隨緣。皆蒙證益也。言無量壽者。乃是此地漢音。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又是西國正音。又南者是歸。無者是命。阿者是無。彌者是量。陀者是壽。佛者是覺。故言歸命無量壽覺。此乃梵漢相對其義如此。今言無量壽者是法。覺者是人。人法并彰故名阿彌陀佛。又言人法者是所觀之境。即有其二。一者依報。二者正報。就依報中即有其三。一者地下莊嚴。即一切寶幢光明互相映發等是。二者地上莊嚴。即一切寶地池林寶樓宮閣等是。三者莊嚴。即一切變化寶宮華網寶云化鳥風光動發聲樂等是。如前雖有三種差別。皆是彌陀凈國無漏真實之勝相。此即總結成依報莊嚴也。又言依報者。從日觀下至華座觀已來總明依報。就此依報中即有通有別。言別者。華座一觀是其別依。唯屬彌陀佛也。余上六觀是其通依。即屬法界之凡圣。但使得生者共同受用故言通也。又就此六中即有真有假。言假者。即日想水想氷想等是其假依。由是此界中相似可見境相故。言真依者。即從瑠璃地下至寶樓觀已來是其真依。由是彼國真實無漏可見境相故。二就正報中亦有其二。一者主莊嚴。即阿彌陀佛是。二者圣眾莊嚴。即現在彼眾及十方法界同生者是。又就此正報中亦有通有別。言別者。即阿彌陀佛是也。即此別中亦有真有假。言假正報者。即第八像觀是也。觀音勢至等亦如是。此由眾生障重染惑處深。佛恐乍想真容無由顯現。故使假立真像以住心想。同彼佛以證境故言假正報也。言真正報者。即第九真身觀是也。此由前假正。漸以息于亂想心眼得開。粗見彼方清凈二報種種莊嚴以除昏惑。由除障故得見彼真實之境相也。言通正報者。即觀音圣眾等已下是也。向來所言通別真假者。正明依正二報也。言觀者照也。常以凈手以持智能之輝。照彼彌陀正依等事。言經者經也。經能持緯。得成匹丈有其丈用。經能持法理事相應。定散隨機義不零落。能令修趣之者必藉教行之緣因乘愿往生證彼無為之法樂。既生彼國更無所畏。長時起行果極菩提。法身比若虛空。能招此益故曰為經。言一卷者。此觀經一部雖言兩會正說。總成斯一故名一卷。故言佛說無量壽觀經一卷。此即釋其名義竟

三辯釋宗旨不同教之大小者。如維摩經以不思議解脫為宗。如大品經以空慧為宗。此例非一。今此觀經即以觀佛為宗。亦以三昧為宗。一心回愿往生凈土為體。言教之大小者。問曰。此經二藏之中何藏攝。二教之中何教收。答曰。今此觀經菩薩藏收。頓教攝四辯說人差別者。凡諸經起說不過五種。一者佛說。二者圣說。三者天仙說。四者鬼神說。五者變化說。今此觀經是佛自說。問曰。佛在何處說。為何人說。答曰。佛在王宮為韋提等說

五料簡定散兩門即有其六。一明能初言即是韋提。二明所請者即是世尊。三明能說者即是如來。四明所說即是定散二善十六觀門。五明能為即是如來。六明所為即韋提等是也。問曰。定散二善因誰致請。答曰。定善一門韋提致請。散善一門是佛自說。問曰。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答曰。解有二義。一者謗法與無信八難及非人此等不受也。斯乃朽林碩石不可有生潤之期。此等眾生必無受化之義。除斯已外一心信樂求愿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愿力莫不皆往。此即答上何機得受義竟。二出在何文者即有通有別。言通者即有三義不同。何者。一從韋提白佛唯愿為我廣說無憂惱處者。即是韋提標心自為通請所求。二從唯愿佛日教我觀于清凈業處者。即是韋提自為通請去行。三從世尊光臺現國。即是酬前通請為我廣說之言。雖有三義不同。答前通竟。言別者則有二義。一從韋提白佛我今樂生彌陀佛所者。即是韋提自為別選所求。二從唯愿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者。即是韋提自為請修別行。雖有二義不同。答上別竟。從此已下次答定散兩門之義。問曰。云何名定善。云何名散善。答曰。從日觀下至十已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問曰。定善之中有何差別。出在何文。答曰。出何文者。經言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即是其文。言差別者即有二義。一謂思惟。二謂正受。言思惟者。即是觀前方便。思想彼國依正二報總別相也。即地觀文中說言如此想者名為粗見極樂國土。即合上教我思惟一句。言正受者。想心都息緣慮并亡。三昧相應名為正受。即地觀文中說言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即合上教我正受一句。定散雖有二義不同。總答上問竟。又向來解者與諸師不同。諸師將思惟一句用合三福九品以為散善。正受一句用通合十六觀以為定善。如斯解者將謂不然。何者。如說。思惟正受者但是三昧之異名。與此地觀文同。以斯文證。豈得通于散善。又向來韋提上請但言教我觀于清凈業處。次下又請言教我思惟正受。雖有二請。唯是定善。又散善之文都無請處。但是佛自開。次下散善緣中說云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已下即是其文

六和會經論相違。廣施問答釋去疑情者。就此門中即有其六。一先就諸法師解九品之義。二即以道理來破之。三重舉九品返對破之。四出文來證定為凡夫不為。五會通別時之意。六會通二乘種不生之義

初言諸師解者。先舉上輩三人。言上上者是四地至七地已來菩薩。何故得知。由到彼即得無生忍故。上中者是初地至四地已來菩薩。何故得知。由到彼經一小劫得無生忍故。上下者是種性以上至初地已來菩薩。何故得知。由到彼經三小劫始入初地故。此三品人皆是大乘圣位。次舉中輩三人者。諸師云。中上是三果人。何以得知。由到彼即得羅漢故。中中者是內凡。何以得知。由到彼得須陀洹故。中下者是世善凡夫。厭苦求生。何以得知。由到彼經一小劫得羅漢果故。此之三品唯是小乘圣人等也。下輩三人者是大乘始學凡夫隨過輕重分為三品。共同一位求愿往生者。未必然也。可知

第二即以道理來破者。上言初地至七地已來菩薩者。如華嚴經說。初地已上七地已來。即是法性生身變易生身。斯等曾無分段之苦。論其功用。已經二大阿僧祇劫。雙修福智人法兩空。并是不可思議。神通轉變無方。身居報土常聞報佛說法。悲化十方須臾遍滿。更憂何事乃藉韋提為其請佛求生安樂國也。以斯文證。諸師所說豈非錯也。答上二竟。上下者。上言從種性至初地已來者。未必然也。如經說。此等菩薩名為不退。身居生死。不為生死所染。如鵝鴨在水水不能濕。如大品經說。此位中菩薩由得二種真善知識守護故不退。何者。一是十方諸佛二是十方諸大菩薩。常以三業外加于諸善法無有退失。故名不退位也。此等菩薩亦能八相成道眾生。論其功行。已經一大阿僧祇劫。雙修福智等既有斯勝德。更憂何事乃藉韋提請求生也。以斯文證。故知諸師所判還成錯也。此責上輩竟。次責中輩三人者。諸師云中上是三果者。然此等之人三涂永絕四趣不生。現在雖造罪業。必定不招來報。如佛說言。此四果人與我同坐解脫床。既有斯功力。更復何憂乃藉韋提請求生路。然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凈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為。以斯文證。故知諸師所判義同前錯也。以下可知

第三重舉九品返對破者。諸師云上品上生人是四地至七地已來菩薩者。何故觀經云。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者為三。一者但能持戒修慈。二者不能持戒修慈。但能讀誦大乘。三者不能持戒。唯能念佛法僧等。此之三人各以己業專精勵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相續不斷。各回所作之業求愿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放光授手。如彈指頃即生彼國。以此文證。正是佛去世后大乘極善上品凡夫日數雖少作業時猛。何得判同上圣也。然四地七地已來菩薩論其功用不可思議。豈藉一日七日之善華臺授手迎接往生也。此即返對上上竟。次對上中者。諸師云是初地四地已來菩薩者。何故觀經云。不必大乘。云何名不必。或讀不讀故名不必。但言善解未論其行。又言深信。不謗大乘。以此善根回愿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一時授手即生彼國。以此文證。亦是佛去世后大乘凡夫行業稍弱。致使終時迎候有異。然初地四地已來菩薩論其功用如華嚴經說。乃是不可思議。豈藉韋提致請方得往生也。返對上中竟。次對上下者。諸師云是種性以上至初地已來菩薩者。何故觀經云亦信因果。云何亦信。或信不信故名為亦。又言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唯此一句以為正業。更無余善回斯一行求愿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一時授手即得往生。以斯文證。唯是佛去世后。一切發大乘心眾生行業不強。致使去時迎候有異。若論此位中菩薩力勢。十方凈土隨意往生。豈藉韋提為其請佛。勸生西方極樂國也。返對上下竟。即此三品去時有異。云何異。上上去時。佛與無數化佛一時授手。上中去時。佛與千化佛一時授手。上下去時。佛與五百化佛一時授手。直是業有強弱。致使有斯差別耳。次對中輩三人者。諸師云中上是小乘三果者。何故觀經云。若有眾生受持八戒。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圣眾放光說法來現其前。此人見已即得往生。以此文證。亦是佛去世后持小乘戒凡夫。何小圣也。中中者。諸師云見道已前內凡者。何故觀經云。受持一日一夜戒回愿往生。命欲終時。見佛即得往生。以此文證。豈得言是內凡人也。但是佛去世后無善凡夫命延日夜逢遇小緣授其小戒。回愿往生。以佛愿力即得生也。若論小圣。去亦無妨。但此觀經佛為凡說。不于圣也。中下者。諸師云小乘內凡已前世俗凡夫唯修世福求出離者。何故觀經云。若有眾生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彼佛國土樂事四十八愿等。此人聞已即生彼國。以此文證。但是不遇佛法之人雖行孝養亦未有心希求出離。直是遇善勸令往生。此人因勸回心即得往生。又此人在世自然行孝。亦不為出離故行也。次對下輩三人者。諸師云此等之人乃是大乘始學凡夫。隨過輕重分為三品。未有道位。難辨階降者。將謂不然。何者。此三品人無有佛法世俗二種善根。唯知作惡。何以得知。如下上文說。但不作五逆謗法。自余諸惡悉皆具造無有慚愧乃至一念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教令稱佛一聲。爾時阿彌陀佛即遣化佛菩薩來迎此人即得往生。但如此惡人觸目皆是。若遇善緣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三涂未可出也。下中者。此人先受佛戒。受已不持即便毀破。又偷常住僧物現前僧物。不凈說法乃至無有一念慚愧之心。命欲終時。猛火一時俱至現在其前。當見火時。即遇善知識為說彼佛國土功德勸令往生。此人聞已即便見佛。隨化往生。初不遇善獄火來迎。后逢善故化佛來迎。斯乃皆是彌陀愿力故也。下下者。此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此人以惡業故定墮地獄多劫無窮。命欲終時。遇善知識教稱阿彌陀佛勸令往生。此人依教稱佛乘念即生。此人若不遇善必定下沉。由終遇善七寶來迎。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后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今以一一出文顯證。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

第四出文顯證者。問曰。上來返對之義云何得知。世尊定為凡夫不為圣人者。未審。直以人情準義為當。亦有圣教來證。答曰。眾生垢重智能淺近。圣意弘深。豈寧自輒。今者一一悉取佛說以為明證。就此證中即有其十句。何者。第一如觀經云。佛告韋提。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凈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者。是其一證也。二言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賊之所害者說清凈業者。是其二證也。三言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于西方極樂世界者。是其三證也。四言韋提白佛。我今因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后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彼佛國土者。是其四證也。五如日觀初云。佛告韋提汝及眾生專念已下乃至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見日已來者。是其五證也。六如地觀中說言。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為未來世一切眾生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者。是其六證也。七如華座觀中說言。韋提白佛。我因佛力得見阿彌陀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云何得見者。是其七證也。八次下答請中說言。佛告韋提。汝及眾生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者。是其八證也。九如像觀中說言。佛告韋提。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者。是其九證也。十如九品之中一一說言為諸眾生者。是其十證也。上來雖有十句不同。證明如來說此十六觀法但為常沒眾生。不于大小圣也。以斯文證。豈是謬哉

第五會通別時意者。即有其二。一論云。如人念多寶佛。即于無上菩提得不退墮者。凡言菩提乃是之名。亦是正報。道理之法要須萬行圓備方乃克成。豈將念佛一行即望成者。無有是處。雖言未證。萬行之中是其一行。何以得知。如華嚴經說。功德云比丘語善財言。我于佛法三昧海中唯知一行。所謂念佛三昧。以此文證。豈非一行也。雖是一行。于生死中乃至成佛永不退沒。故名不墮。問曰。若爾者。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亦應成佛竟也。此之二文有何差別。答曰。論中稱佛唯欲自成佛果。經中稱佛為簡異九十五種外道。然外道之中都無稱佛之人。但使稱佛一口即在佛道中攝。故言已竟。二論中說云。如人唯由發愿生安樂土者。久來通論之家不會論意。錯引下品下生十聲稱佛。與此相似。未即得生。如一金錢得成千者。多日乃得。非一日即得成千。十聲稱佛亦復如是。但與遠生作因。是故未即得生。噵佛直為當來凡夫。欲令舍惡稱佛。誑言噵生。實未得生。名作別時意者。何故云。佛告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一日乃至七日一心愿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迎接往生。次下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諸佛各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信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言護念者。即是上文一日乃至七日稱佛之名也。今既有斯圣教以為明證。未審。今時一切不知何意凡小之論乃加信受。諸佛誠言返將。苦哉奈劇能出如此不忍之言。雖然仰愿一切欲往生知識等善自思量。寧傷今世錯信佛語不可執菩薩論以為指南。若依此執者。即是自失誤他也。問曰。云何起行而言不得往生。答曰。若欲往生者。要須具足方可得生。今此論中但言發愿不論有行。問曰。何故不論答曰。乃至一念曾未措心。是故不論。問曰。愿行之義有何差別。答曰。如經中說。但有其行行即孤亦無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虛亦無所至。要須愿行相扶所為皆克。是故今此論中直言發愿不論有行。是故未即得生與遠生作因者。其義實也。問曰。愿意云何乃言不生。答曰。聞他說言西方快樂不可思議。即作愿言我亦愿生。導此語已更不相續。故名愿也。今此觀經中十聲稱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愿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又來論中稱多寶佛為求佛果即是正報。下唯發愿求生凈土即是依報。一正一依。豈得相似。然正報難期。一行雖精未克。依報易求。所以一愿之心未入。雖然。譬如邊方投化即易為主即難。今時愿往生者并是一切投化眾生。豈非易也。但能上盡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斯乃不可以言定義。取信之者懷疑。要引圣教來明。欲使聞之者方能遣惑

第六會通二乘種不生義者。問曰。彌陀凈國為當是報是化也。答曰。是報非化。云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又云。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時。發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愿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又觀經中上輩三人臨命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然報身兼化共來授手。故名為與。以此文證故知是報。然二身者眼目之異名。前翻報作應。后翻應作報。凡言報者。因行不虛定招來果。以果應因故名為報。又三大僧祇所修萬行必定應得菩提。今既道成。即是應身。斯乃過現諸佛辨立三身。除斯已外更無別體。縱使無窮八相名號塵沙。克體而論。眾歸化攝。今彼彌陀現是報也。問曰。既言報者。報身常住永無生滅。何故觀音授記經說阿彌陀佛亦有入涅盤時。此之一義若為通釋。答曰。入不入義者唯是諸佛境界。尚非三乘淺智所窺。豈況小凡輒能知也。雖然。必欲知者。敢引以為明證。何者。如大品經非化品中說云。佛告須菩提。于汝意云何。若有化人作化人。是化頗有實事不空者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佛告須菩提。色即是化。受想行識即是化。乃至一切種智即是化。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法是化。出世間法亦是化。所謂.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圣道分.三解脫門.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并諸法果.及賢圣人.所謂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諸佛世尊。是法亦是化不。佛告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于是法中有聲聞法變化。有辟支佛法變化。有菩薩法變化。有諸佛法變化。有煩惱法變化。有業法變化。以是因緣故。須菩提。一切法皆是化。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諸煩惱斷。所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斷諸煩惱習。皆是變化不。佛告須菩提。若有法生滅相者皆是變化。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法非變化。佛言。若法無生無滅是非變化。須菩提言。何等是不生不滅非變化。佛言。無誑相涅盤是法非變化。世尊。如佛自說。諸法平等非聲聞作。非辟支佛作。非諸菩薩摩訶薩作。非諸佛作。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盤。云何涅盤一法非如化。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諸法平等非聲聞所作乃至性空即是涅盤。若新發意菩薩聞是一切法皆畢竟性空乃至涅盤亦皆如化者心則驚怖。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不滅者不如化耶。今既以斯圣教驗知彌陀定是報也。縱使后入涅盤。其義無妨。諸有智者應知。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圣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問曰。若言凡夫小圣得生者。何故天親凈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今彼國中現有二乘。如斯論教若為消釋。答曰。子但誦其文不窺理。況加以封拙懷迷無由啟悟。今引以為明證。卻汝疑情。何者。即觀經下輩三人是也何以得知。如下品上生云。或有眾生。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如此愚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教令稱阿彌陀佛。當稱佛時。化佛菩薩現在其前。金光華蓋迎還彼土。華開已后觀音為說大乘。此人聞已即發無上道心。問曰。種之與心有何差別。答曰。但以取便而言。義無差別。當華開之時。此人身器清凈正堪聞法。亦不簡大小。但使得聞即便生信。是以觀音不為說小。先為說大。聞大即發無上道心。即名大乘種生。亦名大乘心生。又當華開時。觀音先為說小乘者。聞小生信。即名二乘種生。亦名二乘心生。此品既爾。下二亦然。此三品人俱在彼發心。正由聞大即大乘種生。由不聞小故。所以二乘種不生。凡言種者即是其心也。上來解二乘種不生義竟。女人及根缺義者。彼無故可知。又十方眾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一無妨礙悉得往生。但到彼先證小果

證已即轉向大。一轉向大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種不生。前解就不定之始。后解就小果之終也。應知

第七料簡韋提聞佛正說得益分齊者。問曰。韋提既言得忍。未審。何時得忍。出在何文。答曰。韋提得忍出在第七觀初。經云。佛告韋提。佛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音勢至侍立左右。時韋提應時得見。接足作禮。歡喜贊嘆即得無生法忍。何以得知。如下利益分中說言。得見及二菩薩。心生歡喜。嘆未曾有。廓然大悟得無生忍。非是光臺中見國時得也。問曰。上文中說言。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此之一義云何通釋。答曰。如此義者但是世尊酬前別請舉勸利益方便之由序。何以得知。次下文中說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次下日想水想氷想乃至十三觀已來盡名異方便也。欲使眾生于此觀門一一得成。見彼妙事心歡喜故即得無生。斯乃直是如來慈哀末代舉勸勵修。欲令積學之者無遺圣力冥加現益故也

證曰。掌握機系十有三結。條條順理以應玄門訖。此義周三呈前證者矣。上來雖有七段不同。總是文前玄義。料簡經論相違妨難。一一引教證明。欲使信者無疑求者無滯。應知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熱門推薦

書友正在讀: 海賊從營救艾斯開始 國民男神是女生:BOSS花式寵 惡魔定制(高H) 丫頭,我愛你 我,仙帝,加入聊天群 姐姐有毒 半仙 唐菀江五爺 受性大發 系統之悠閑 我第二人格是大佬 娥媚 我家水潭下連著異界海底 他是甜味道 我的黑道男友 情之所鐘(H) 繡錦 盛世宮妃 重生之資源大亨 鳳臨之妖王來接駕 誰把誰當真 夫人她以德服人羅佳沈辰風 太空求生:開局百倍爆率 快穿之白蓮花修煉手冊 屠歌 誤闖校草心 和龍太子談戀愛 絕世刀皇 至尊狂龍 尾鉤 魅上龍皇:棄妃,請自重! 竹馬,約嗎? 傲嬌將軍不傲嬌 斗羅之酒與刀 女配做錯了什么(快穿) 玄門仙權 你好,總裁 末世重生:情敵在上 官路逍遙 穿書后被五個哥哥追著寵 局中迷境喬梁葉心儀 情深不自知 快穿之騷浪狐貍精 我一個人砍翻末世 劍靈下崗再就業指南 他器大活好(短篇) 青果 神秘王座 他的小祖宗 系統之當軟妹子穿成BOSS 我有一條龍 我全家都有點怪[星際] [綜美劇]傾聽者 養成仙尊后我成了自己的替身 山村最強小農民之董三生 最是橙黃橘綠時 邪帝寵后 邪唐(大唐偷香傳) 繼承位面餐廳后我暴富了[美食] 江湖烏龍路 與美女總裁同居的日子 江總監想吃回頭草 重生:開局被超甜明星姐姐逼婚 鬧鬼 無法觸碰的他 小說林陽蘇晴 傳奇浪潮1992 穿越諸天:我能看到彈幕 獨家浪漫 [灰姑娘]童話終結者童話終結者 炮灰女配求生記(快穿) 惡系奶犬 綁定人工智障開始發瘋 偷情公子 渣A拯救戀愛腦翻車后(快穿) 絕世狂梟林壞唐萱兒 宮斗女配的茍命日常 家有雙生女友 我成了被穿越的載體 穿書后我撩的反派黑化了by余啾啾 隨身帶著眾神國度 重生之不做賢妻 你把情歌的結局唱給了誰 我的電腦會種田 沉醉尉洛子 魔龍的伴侶 農門嬌寵:美味小廚娘 那海蘭珠 穿書后反派拿錯了劇本 失憶貴妃承寵記(1v1,h) 我從頂流塌房了,系統才來? 深山野人 極品假太監 卷王的九零年代 大小劍師 我,直男!開局校花問我借一元 三國從搶二喬開始 朕只想要GDP 與君謀·山河 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逢君正當時 團寵玄學大佬三歲半 小爺不是好惹的 舊時桃花深淺妝 報恩 抖音下載最新版本2021 鄰居家的雙胞胎(NP) 我方天師超度了無限流系統 風云菱楚炎洌 全球輪回:開局花光十個億 肌膚之親 被全星際追捕 末世冰封 港片靈異指南 我在八零搞運輸 盛夏的告別 總被誤會成兇手是種什么體驗 這只噠宰真可愛 粟寶蘇意深 [穿書]小透明的日子 我的病弱老婆 剩女不將就:愛的就是你 被戰隊拒絕后我成了黑馬 末世之聶愔 歲時有昭(雙重生)八月于夏列表免費 不要在沙雕文裏撿男朋友 煙雨江南新書 [火影]業余養崽手冊 二周目的她們變成了病嬌 瘋了吧!我成了校花媽媽的秘書! 讓你飾演詐騙犯,你表演賣拐? 試婚(N/P) 西游:休要招惹那妖孽 百無一用噠宰君 上門龍婿葉辰蕭初然 去他的賢妻,不干了! 留守婦女的秘密 龍族:小龍人轉職美食獵人 春光媚:佛子王爺入紅塵 火影:我用生物學橫掃忍界 大秦:悟性逆天,我在鬼谷長生 盛景光年 重生之學會當大嫂 是猴子又怎樣 祭司大人,你家顧道長又作妖了 快穿之系統有啥用?[西幻] [都市異能]一劍寒霜 反派前夫是沙雕 春夢欲癢難耐 1v1 h 別對我克制